• 首页
  • 学院概况
    1. 学院简介
    2. 学院领导
    3. 机构设置
    4.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1. 制度汇编
    2. 基层组织
    3. 工会工作
  • 师资队伍
    1. 教师名录
    2. 名家风采
    3. 博士名录
    4. 兼职教授
  • 学科科研
    1. 学科简介
    2. 科研平台
    3. 学术交流
    4. 学术成果
  • 审核评估
  • 本科教育
    1. 专业简介
    2. 教学活动
    3. 质量工程
  • 研究生教育
    1. 培养方案
    2. 导师风采
    3. 专业实践
    4. 制度速览
  • 学生工作
    1. 思政队伍
    2. 团学组织
    3. 就业信息
    4. 学生风采
  • 校友之窗
    1. 毕业生名录
    2. 毕业合影
    3. 优秀校友
    4. 校友新闻

教学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教育  -  教学活动

当古琴遇上黄梅戏 学校举办古琴和黄梅戏通识教育公选课程汇报演出

作者:    时间:2021-01-12     浏览:

“创平台、建舞台、摆擂台,安庆师大最有戏!”1月6日晚,由我校教务处主办、黄梅剧艺术学院承办、安徽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和安庆市古琴学会协办的2020年全校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黄梅戏艺术欣赏与演唱》《古琴艺术欣赏与演奏》课程汇报演出在菱湖校区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办。教务处、黄梅剧艺术学院相关负责人及各学院师生近200人到场观看了演出。

本次演出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黄梅戏演唱、折子戏表演和古琴演奏,还有汉服表演、诗词吟唱、黄梅大鼓等众多特色节目,让人耳目一新。晚会在黄梅戏大联唱中拉开序幕,由《天仙配》《女驸马》等经典曲目串成的大联唱让现场观众直呼“过瘾”!

各式各样的节目轮番上演,“国粹”雅集,让人直呼当古琴遇上黄梅戏真的很有戏!经典小曲《秋风词》流畅婉转的曲调、幽怨缠绵的歌词描绘出秋思之情;《沧海一声笑》合奏与伴唱相得益彰,豪迈奔放、无拘无束的音乐形象浮现眼前;黄梅戏《江姐•春蚕到死丝方尽》塑造的英勇忠贞的革命先烈形象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一床古琴,七根琴弦,二百四十五个音位……六位身着汉服的表演者左手按弦取音、右手挑抹琴弦,旁边的舞者伴随着婉转悠扬的琴声挥舞手中的长扇。古琴曲《酒狂》通过低、长音的沉重表现人在酒醉后步伐踉跄的体态与神态,搭配刚柔并济的舞姿让现场观众目不暇接。

精彩的表演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与欢呼,不少学生拿着手机完整录下他们喜爱的节目。“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古琴的现场演奏,深沉悠远的声音与清雅的艺术形式让我印象深刻!”汉语言文学专业2019(4)班的孙怡然表示,古琴演奏与黄梅戏表演的“双粹”合璧使得本次演出精彩纷呈。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9(8)班的徐爱君得知今年开设《古琴艺术欣赏与演奏》公选课,便毫不犹豫报名参加。“古琴历史悠久、风格多样,大雅之音可以陶冶情操。”通过公选课的学习,她对古琴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了这次表演,她几乎每晚都会练习一个多小时的古琴,反复的练习让她的手指摩出了水泡,“习惯了就不疼了!”她说。

“同学们的表现出人意料。业余学生通过一学期课程的短暂学习,达到今天上台的水平十分不容易!”黄梅剧艺术学院负责任人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样的汇报演出既能检验教学效果,以演促改,也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演促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成才。”

公共选修课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古琴艺术欣赏与演奏》是黄梅剧艺术学院2020年新开设的公选课,《黄梅戏艺术欣赏与演唱》自2006年开设至今,先后获批安徽省精品课程、国家“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古琴2003年就入选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与黄梅戏同列国家级“非遗”名录。这次安排两门公选课联台演出,是希望能用更新颖的艺术表达,彰显国粹菁华,传承非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希望通过更多“非遗”美育公选课程的开设,面向人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培养时代新人。(撰稿:徐卓越 周子奇 摄影:符芳敏 郑艺 审核:潘锦云 陈秀)

 

上一篇:当古琴遇上黄梅戏 学校举办古琴和黄梅戏通识教育公选课程汇报演出

下一篇:学校举办2020年高雅艺术进校园黄梅戏专场演出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 

联系地址:安徽省安庆市菱湖南路128号

联系电话:0556-5500678   邮政编码:246011

联系邮箱:hmjysxy@aqnu.edu.cn

旧站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