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素有‘黄梅戏之乡’的美誉,那么小朋友们对黄梅戏又了解多少呢?”近期安庆师范大学“益”起向阳志愿服务团和黄梅剧艺术学院的志愿者们走进了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为视障儿童带来了一场“黄梅”听觉盛宴。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黄榜中状元。”“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女驸马》《打猪草》《天仙配》等9个黄梅戏经典曲目在舞台上轮番上演。志愿者们扎实的基本功、灵动的表情以及婉转悠扬的唱腔,赢得了现场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黄梅戏表演专业2022级的李欣悦与搭档表演的《打猪草》是根据发生在安庆市宿松县的真事改编而成,两位演员身着朴素的戏服,生动地模拟了田间劳作的场景,他们的动作轻盈且充满节奏感,仿佛真的置身于那片忙碌而充实的田野中,从唱词到动作表演都再现了生活的真情。
“本次的黄梅戏艺术展演和文化宣讲对于我们的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极具价值的。”全国三八红旗手、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安庆特殊教育教师张晨表示,黄梅戏教唱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志愿服务团成员在活动前期筹备和调研过程中,与张晨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到视障儿童因身体条件的限制,他们的课外生活相对贫乏,对于社会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较低。因此,‘益’起向阳志愿服务团希望借此机会,携手黄梅剧艺术学院的同学们为孩子们带去一份特别的关怀和欢乐。
“我们想成为先行者,通过开展此次活动提升视障儿童对黄梅戏的了解,增进他们对于黄梅戏的认同,同时丰富视障儿童的校园生活。”谈及活动举办的初衷,活动负责人、特殊教育专业2022级的张孟辉表示,将黄梅戏这一国粹引入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既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为他们带去关爱与陪伴,更好的促进他们与社会融合和心理健康发展。
在黄梅戏知识问答互动环节,整个教室的气氛瞬间变得热烈。盲生部的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他们脸上洋溢着期待和兴奋,眼中闪烁着对黄梅戏知识的渴望和对回答的自信。其中,盲生部七年级的戴鑫是黄梅戏的“狂热粉丝”。当志愿者提出中国的五大剧种分别是什么”的问题时,戴鑫高高地举起了手,迫不及待地站起身,用清晰而坚定的声音回答道:“中国的五大剧种是京剧、豫剧、黄梅戏、评剧、越剧。”
在获得志愿者自己手工制作的小红花胸针和云朵状的针织发卡,戴鑫当即把发卡别在了头上,并兴奋地表示:“虽然我看不见礼物的样式,但是在了解到是哥哥姐姐们自己亲手制作时,我觉得很有意义,以后会戴着这个发卡上学。”
台上的志愿者在邀请孩子们演唱自己喜欢的戏曲片段时,大家既跃跃欲试又有些害怕。这时,盲生部三年级的程似耀坐在前排,双手高高举起。“昨夜一梦梦得凶,看见那寿星老儿。骑着苍蝇,寿星老儿骑在苍蝇背,一飞就飞到半天空,朝上看,满天的星。朝下看,一地的坑……”程似耀一口气唱完了《闹黄府》整个选段,赢得了所有人的掌声。有了他的“打头阵”,其他孩子也纷纷举手展示自己。
“老师,我们四个想一起上台。”当志愿者询问有谁愿意上台学习唱黄梅戏片段时,盲生部四年级的王金兰拉着其他三个小伙伴一同起身,将自己的手轻轻地搭在了最前面小伙伴的肩膀上,其他两个小伙伴也紧随其后,将手依次搭在前方的肩膀上,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队列,走向舞台。
“之前我学习戏曲时,总是把握不好音调和发音的准确度,经常跑调或者发音含糊不清。但是,在志愿者姐姐的指导下,我逐渐找到了感觉,现在我的戏腔发音和音调也更准确了。”王金兰表示,她很小的时候就在父母的影响下接触过黄梅戏,并在张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学习过一些经典曲目的片段,希望能够有机会继续学习黄梅戏。
据黄梅戏表演专业2021(1)班的吴银梅介绍,在活动开始前的一个月,他们便对节目进行了筛选和彩排,平时也会在课余时间去练唱,以确保演出顺利进行。“希望能与特殊教育学校盲生部的每一位师生共同感受这份来自戏曲的美好与力量,让这群蒙住眼睛的‘天使’听得见戏曲艺术中的‘光’。”
“今天,‘益’路向阳志愿服务团携手黄梅剧艺术学院的同学们举办的活动丰富多彩,充分调动起了学生们学习黄梅戏的积极性。”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团委负责人、张婷婷表示,她希望志愿服务团未来能够继续开展类似活动,补齐视力障碍学生在艺术教育资源上的短板。
此次活动包含文化宣讲、选段鉴赏、黄梅戏教唱以及学生表演四个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向视障儿童们展示黄梅戏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此次黄梅戏教唱活动不仅是为了让孩子们“听”见黄梅戏的魅力,更是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感受到生活中的光和来自我们的温暖和关爱。”张孟辉坦言,尽管活动准备工作繁杂且耗时较长,但在教唱黄梅戏的同时,能够看到盲生部学生们的笑容,便是活动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撰稿:苏月月 刘子阳 摄影:夏雪 李武;审核:汪超)